中小学教师职称存在哪些问题

提案事由一、职称评定制度已经落后于时代,是中小学教师的噩梦,是当今教育的一大弊端。它摧残着教师的心灵和人格,搞得人心惶惶、世风日下、民怒沸腾、怨声载道。有人总结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有三大功能:1是摧生腐败,为官员特别是学校领导谋福利;2是鼓励虚假,为投机钻营创造条件而且极大地败坏了社会风气;3是泯灭人性,不管男女老少都去的争个你死我活,从而扭曲教师的心灵,贬低教师的人格。二、给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的制度,妨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各地普遍搞重点中小学。这些重点中小学都在城里,教师的中、高级职称有限额且大都向城市的重点中小学校倾斜。刚开始评定职称时,有的农村中学连一个高级教师名额都没有,有的学校有也仅一、二个而已,所占比例不过百分之二、三罢了,这使农村教师大失所望。在给教师评定职称以前,原本教师还不那么刻意追求进城,进重点学校。而评定职称以后,由于到城里,到重点学校容易评上高级职称,所以大家就一窝蜂地挖掘各种关系,采取各种正当的和不正当的手段,拼命往城里挤,往重点中小学钻。结果造成大量活的优质教育资源——教师,迅速集中到城里,城里的学校和重点中小学教师大量超编,偏远地方,乡镇学校严重缺编,只好请代课教师上课。结果荒废了农村教育,造成了城乡教育严重不公。现在各地又实行教师职称编制管理,根据各地编制管理的文件精神,不仅继续维持这种现状,而且更有所加剧。长此以往不仅城乡教育严重失衡,连城里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教师,对教师都不公平了,还谈什么教育公平。如此发展下去,教育公平就会成为仅仅说说而已的空话,成为与时俱进的五颜六色的肥皂泡而已。三、给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的制度,极大地妨碍了“教育合力”的形成,降低了教育的有效性。职称分高、中、低,按照职称获得的物质待遇当然也有高、中、低之分了。教师也食人间烟火,当然也要讲求物质利益,人人都希望获得自己应得的物质利益,才会心甘情愿地为教育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应该而没有评上相应职称的教师,难免会大失所望、伤心、泄气,从而降低广大教师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之间经过了职称的不正当竞争,难免会离心离德,甚至相互嫉恨和拆台。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效果并不与职称成正比,能力低资历浅业绩差而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评上高级职称的并不是个别现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能力资历深业绩突出而没有评上高级职称的也不在少数。这种状况,广大教师非常清楚,我们的一些教育管理的官员其实也是心知肚明的,职称确实早已失去了应有的光环。现在又来培训各级骨干教师,被培训的骨干也与职称、年龄等条件挂钩。有的被学校推荐上去的骨干原本既不是学那个专业,也没有教那门学科,仅仅是有必备条件的职称和年龄恰当,外加其自愿报名以及学校领导的青睐就获得了各级骨干教师的资格而参加培训,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那个学科的骨干教师了。如此一来,教师被职称和骨干分成了三、六、九等,哪里还能形成什么“教育合力”,哪里还会有什么教育效果呢?四、给教师评定职称,既扭曲了教师的心灵和人格,也成了有关政府部门敛财和部分基层领导腐败的手段。教师要评上职称,就必须参加各种考试,这些考试的考试报名费加买相关的资料和培训辅导的费用,是教师不小的支出,当然就是政府主管部门的可观收入了,职称考试也就成了有关政府部门创收敛财的渠道。由于教师中、高级职称名额有限,每年到了评定职称的时候,各位有条件上的教师,都使尽浑身解数,采取目前我们这个社会能采用的种种手段(这些手段说来也简单,无非吃、喝、送、玩等),争取把职称捞到手。这些一心想得到职称的教师的竞争手段成就了一些基层领导不大不小的腐败。获得相应职称的教师因被迫不正当付出,也内心不得安宁。因此而扭曲了心灵,玷污了人格。五、在教师职称制度下,按劳分配变成了按职称分配。劳而不得,不劳也得或者多得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个不需多说,有心人只要看看很多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就万事无忧,可以不上课去打杂或者少上课就明白了。本案建议1:要大大缩小职称间工资差距,甚至要取消差距。职称仅仅是荣誉。跟工资挂钩必然产生腐败。2:要大大提高教龄工资。既补偿过去工资过低,又肯定老教师的经验值及贡献,鼓励老师安心的长期从教。取消中小学教师评审的理由理由之一,职称评定完全是政府主导下的计划行为,必定会因资源短缺的“瓶颈”而造成高昂的社会成本。现在的实际情况是需要晋升职称的人比较多,而政府计划中的指标比较少,在这种供给远远小于需求的资源约束条件下,个人晋升职称需要付出的代价便高出了许多,从而造成了高昂的社会成本。一方面是人人争挤职称这座桥,另一方面是千方百计谋取个人私利以实现高出邻近竞争者的优势,最后形成业内工作不出力反而竞争优势强的局面,导致新的社会不公现象。理由之二,由于职称评定不是依据教学质量,必然会促使中小学教师想方设法寻找各种机会满足必要条件,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社会道德水准的进一步下滑。试想,全国每年有多少中小学教师要晋升高级职称,即以每人需要两篇论文或一本论著计算,每年需要多大数量的报刊杂志和纸张资源呢?况且这些所谓的“论文”或“论著”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垃圾”产品,评定完职称便毫无用处,这不是浪费资源又是什么!为了满足晋职的条件,教师们不惜花钱买“论文”,花钱买“荣誉”,用最简单的商品交换原则去换取教师这个圣洁职业的职称“桂冠”。理由之三,职称评定催生了一种特殊形式的腐败,催生了一个特殊的利益群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人事部门执掌着评定教师职称的大权,为攫取部门利益,为职称评定设置了道道门槛。比如,职称计算机考试、职称英语考试和一年一次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均是借提高教师素质之名而行聚敛钱财之实,此项“陋规”早应废除,却至今仍大行其道,皆因特殊利益群体的存在所致。理由之四,“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导致教师工资实施“按职称分配”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是错误的,是违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目前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由于学校中、高级职称有名额限制的,特别是高级。达到条件的教师远远多于限制的名额,造成资历、学历、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师之间(尤其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师)收入差距过大:高级与初级相差接近一半。而工作的性质和工作量没因职称变化改变,原来教什么还是什么,上多少节还是多少节,只不过工资大改变,而且严重影响退休待遇。理由之五,教师职称评聘导致收入差距加大,由此造成的不公平感最为强烈,损害干群关系、影响安定、对和谐校园和社会的构建造成严重威胁。好学校,要靠90%以上教师。以教师职称高低定工资,不仅不能真正的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反而由于职称不同而使收入差距过大,严重影响教师工作效率,特别是没有晋上级职称希望的,后遗症一大堆。每次中、高级教师职称评聘,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教师与评委矛盾重重,给腐败有机可趁。许多原来要好的教师,因此反目成仇,甚至还动用了黑社会,增添纪委等部门麻烦和工作成本。

微信号:jy00200200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条件是否更新

2022年教师中级职称评定条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具体条件如下:一,学历要达标,学历要为专科或者本科,学科专业要与职称评定专业一致或者大文大理,体,音,美,信息技术科要一致。二,要具有专业一致的初级任职资格证。三,要具有聘任证。四,要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五,考核要合格。六,业绩要达标。

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副高晋升有什么新变化

评审条件有所变化。

今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进行了较大程度的修改。在此次修改中的“业绩条件”修改最多,以中小学高级教师评审条件为例,已经没有教学论文的影子,不仅如此,同时还减少了教师业务方面获奖在职称评审中的权重。

在此次修改中的“业绩条件”修改最多,以中小学高级教师评审条件为例,已经没有教学论文的影子,不仅如此,同时还减少了教师业务方面获奖在职称评审中的权重。

中小学教师“职称新政”突破了,评职称有何新变化?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能够在学校当中评上职称安徽中小学职称业绩弱,让自己的工资可以翻上一倍。中小学教师的职称新政进行了突破安徽中小学职称业绩弱,评职称有了新的变化。现在要求教师的学历更高安徽中小学职称业绩弱,掌握更多的经验。只要有一个要求没达到安徽中小学职称业绩弱,那便没有办法去进行评职称。领导希望能够调动年轻人的积极性,于是便在校内弄了一些奖励的机制。只有老师做出突破性的改变,学生才能够学到更多新鲜的知识。想让自己的职称变得更多的话,那就要对学历进行一定的提升。

教师不是从心眼里佩服那些带头人,那是因为有些人是托关系找门路的。之所以想尽方法的让自己获得职称,那就是希望能够做学校当中的一些风云人物。老师有了能力之后才能够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教育,通过这一点也能够起到很大的影响。千万不可以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只会对自己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老师在评职称的时候过程一定要公平公正,才能够起到一定的正能量。不能够让人出现偷梁换柱的现象,否则对其安徽中小学职称业绩弱他的教师一点都不够公平。监考的过程当中可以让老师展现自己的本领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用这种方式才能够让其他的老师不再出现躺平的现象,肯定能够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激励。

总的来说有职称的老师会在备课的时候积极认真,不会让学生跟着自己空学知识。假如老师经常不备课的话,有些东西是根本不知道的。课本一直在不停的变化,老师根本跟不上学生的思维。学校要严格的在这个方面进行抽检,保证老师都有认认真真对待自己的工作。相信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对学生们进行很好的教育,不再出现任何的影响。

[安徽省]安徽中小学职称业绩弱,安徽省中小学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