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市长协会的领导成员

名誉会长 孙志刚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微信号:jy00200200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胡连松 省人大副主任

唐承沛 省政府副省长

王鹤龄 省政协副主席

会长 花建慧 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常务副会长 方一本 中共安徽省委原副秘书长

执行会长 张庆军 合肥市市长

副会长 黄晓武 省政府副秘书长

韩 军 省贸促会会长、时任省政府副秘书长

许崇信 省国资委主任、时任淮北市市长

牛弩韬 淮北市市长

沈 强 亳州市市长

吴旭军 省民政厅厅长、时任宿州市市长

张曙光 宿州市市长

张学群 省高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时任蚌埠市市长

周春雨 蚌埠市市长

孙云飞 中共六安市委书记,时任阜阳市市长

于 勇 阜阳市市长

曹 勇 淮南市市长

江 山 滁州市市长

张韶春 六安市市长

张晓麟 马鞍山市市长

张飞飞 巢湖市市长

杨敬农 芜湖市市长

虞爱华 宣城市市长

李 明 省住建厅厅长、时任铜陵市市长

侯浙珉 铜陵市市长

方西屏 省商务厅厅长、时任池州市市长

赵馨群 池州市市长

肖超英 安庆市市长

宋国权 黄山市市长

秘书长 何自鸿

安徽省有没有退役军人事务厅,有的话在什么地方

2018年11月28日上午,新组建的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正式挂牌。省政府副省长张曙光出席挂牌仪式并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揭牌,对新厅组建和事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地址:合肥市庐阳区回龙桥路1号 邮政编码:230063

[安徽省]安徽省张曙光职称,安徽徐曙光

安徽省为什么要大力推动节能减排

安徽坐拥“两淮”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输出地,这样的先天条件决定了安徽在能源消耗上对煤炭的结构性倚重。但在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的大方略下,安徽的压力可谓不小。

今年全国人大环资委组织的“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首站就瞄准了安徽。20多家媒体同时出击,这样的阵仗,无论走到哪里,地方政府都不得不谨慎应对。

“我们不是来找麻烦的,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取经,把各地‘节能减排’的好做法、好经验宣传出去。”全国人大环资委调研员何嘉平的一席话,让地方官放松了许多。

但记者们“鬼得很”,并不一定按计划行事,而是试图用自己的视角去寻找各地的瑕疵,用眼睛观察真切事实。因此,本次“中华环保世纪行”,他们很少听取汇报。

其实,本次安徽之行,除美丽的山水之外,给记者留下的,并非全是正面的印象。

节能减排的艰难抉择

“安徽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由2010年的9706万吨标煤增加到了2013年的12083万吨标煤左右,年均增长约7.5%,却支撑了地区生产总值年均12%以上的增速。”安徽省发改委副主任余群自豪地表示。

资料显示,安徽省工业能源消费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76.1%,是全省能源消费量最多、耗能最大的行业。此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也带动了能源需求的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徽做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7.5%的增速,已经相当不易了。

尽管安徽已经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但离国家规定的目标还相差甚远。按照国家新实行的能源消费双控目标要求,“十二五”后两年,安徽能源消费总量增速要骤降到年均2.7%。

安徽是个农业大省,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提升工业化程度。显然,这样的努力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必须靠能源消费做支撑。如果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能源双控要求,安徽的经济增长将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是保障经济发展,还是实现国家的规定目标?对安徽的地方官而言,这无疑是个两难的抉择。

安徽省环保厅厅长缪学刚在接受采访时称,好在安徽前3年的能耗强度降低情况还算乐观,最起码优于全国其他很多省份。

安徽省环保厅的资料显示,“十二五”前3年,安徽累计完成五年能耗降低强度规划目标的70.18%,超进度10个百分点以上;后两年能耗平均降低2.5个百分点即可完成目标。

然而,能耗强度只是双控目标之一,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的完成过程更加艰难。安徽的节能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一方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有效确保新增用能项目的需要。

特别是高耗能产业偏重的产业结构让安徽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一时难以大规模扭转。安徽省发改委的资料显示,以火电、钢铁和有色金属等产业为代表的高耗能工业,占安徽规模以上工业的30%。未来一段时间,安徽淮河流域各市及其他市节能降耗的压力将逐步加大。

此外,“十二五”以来,安徽在淮河流域各市开工建设了多个化工、火电、水泥、石化等项目,这将导致淮河流域及全省能耗平稳下降的势头逐步趋缓。

“工作压力确实很大。”缪学刚如此感概,“时间已经过去了3/5,氮氧化物减排任务我们只完成了一半。”由于“十二五”之一年安徽氮氧化物排放不降反升,第二年也只实现了零增长,去年才开始削减掉一部分,氮氧化物成为安徽4项减排指标中完成情况最差的一个。

安徽省环保厅的资料显示,与2010年相比,去年安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了7.2%、7.7%、6.8%和5%,分别完成“十二五”减排总任务的100%、78%、111%和51%。

“形势越来越严峻,环保部已经给我们重新下达了指标,氮氧化物今年底要完成‘十二五’的目标,比原计划提前一年。也就是说,我们今年的任务相当于过去的3年的任务总和。”缪学刚说。

过于依赖化石能源的能源利用结构是安徽减排压力大的重要原因。安徽省人大副主任沈卫国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一口气点出了安徽的两大劣势:“能源结构上各省资源禀赋情况不同。比如,云贵川水电规模很大,我们没有;沿海地区有核电,我们没有。这两个在非化石能源中占主要地位的资源,我们都没有。”

据了解,安徽目前只有小规模的风电和光伏发电,运行得还算不错,但所占的比例还很小。沈卫国称,生物质发电的成本太高,所以,在安徽发展非化石能源很难。

安徽省发改委副主任余群称,如何在确保节能降耗目标的基础上,有效确保新增用能项目的需要,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安徽面临的一大突出问题。

如果实在要严格执行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最简单的办法是新增项目不批了,我们完全按照国家政策定。”余群的这番话,显露出安徽面临着许多现实的无奈。

一路走来牵出一堆问题

2013年,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安徽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适用于对各市减排完成情况的绩效管理和评价考核。

该办法划定,出现“减排目标有一项及以上未完成”等3种情况之一的市,即被认定为“未通过年度考核”,也将面临“一票否决”严格问责——区域限批、撤销环保方面荣誉、领导干部不得参加年度评奖等。

总量减排涉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项主要污染物。根据该办法,安徽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将会同省发改、统计和监察部门对各市开展考核,考核结果报省政府审定,以省政府名义通报。

上述规定看似非常严格,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被迫打折扣的现象在所难免。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污染物排放控制这两条红线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地方和企业节能减排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但是在对这两个指标监管的工作中,依然存在盲区。”陪同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活动的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督查干部张国平表示。

这种盲区在全国很多省份都存在,最有代表性的“盲点”就是:有些企业根本没有纳入污染企业环境统计大名单,督查部门根本不知道还存在这些企业,监管也就无从谈起。

安徽省政府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并指出了问题的另外一面。以安徽为例,从开展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的情况来看,通过节能评估审查预计可实现源头节约控制新增能源消费10%以上,这将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然而,实际执行过程却并不理想。虽然现在有《节约能源法》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的双项约束,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后评价环节缺乏法律层面依据、监管不到位,节能评估审查意见的落实难以保证,部分项目单位随意更改项目建设工艺和用能设备,造成一定程度上产能过剩和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

淮河两岸的淮南、淮北是安徽省重要的煤炭产区,也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和能源输出基地。安徽沿淮地区近年来发电能力增长很快,全省拿到路条的火电项目有2/3分布在这里。2013年,安徽新建成火电机组脱硝设施23台,新增脱硝机组容量1075.5万千瓦,全省脱硝机组装机容量比例由2012年的42%提高到70.5%。而沿淮流域的脱硝机组就有20台共计1046万千瓦,占全省的46.8%。

虽然9个城市已于去年2月底全面实行了脱硝电价,但是由于一些企业效益欠佳、资金筹措困难,减排特别是脱硫脱硝设施难以及时到位。

在国电蚌埠电厂,该厂副厂长吴海告诉记者,环保设施的运行成本在火电厂综合运行成本中占了很大比例,由于节能减排的技改项目已经固化,节能途径也渐显贫乏,机组节能挖掘的潜力越来越小,减排的空间也所剩无几。“目前环保电价不足以弥补企业环保设备运营成本,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很大压力。”

吴海介绍说,该厂现有2台60万千瓦级燃煤发电机组;大部分时间脱硝设备能够良好运行,脱硝效率能够达到80%以上,脱硝设备投运率也在97%以上;脱硫效率达到95%以上,脱硫设备全年投运率达到100%。

据了解,安徽不但要承担本省发展所需的电能,还要承担上海等长三角发达地区的部分电力供应。这样的处境使安徽在节能减排上备受煎熬。

“今年全省计划完成30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脱硝设施建设。”安徽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环保压力很大”。

随后,记者来到蚌埠华光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以玻璃为主要产品的企业,有两套锅炉设备,其中一套已经把燃料由重油改为天然气。当该厂副总经理陈国良向记者讲解改造后节能减排的良好成果时,同行的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处长张曙光打断了他。

“你们以前的重油油炉和输油管道拆了没有?”张曙光问道。陈国良表示并没有拆除,主要是考虑当天然气供应不足时,原有设备可当备用。因为改造后,一套设备每年需要天然气2870万立方米,数量庞大。

虽然陈国良表示新设备投运以来,还没有出现过气源不足导致重启原有设备的情况,但张曙光仍然表达了他的忧虑:“重油的排放和煤炭差不多。而它的重油锅炉没有上脱硫脱硝的设备,如果重启,排放量将会很大。”

张曙光表示,目前我国对工业锅炉制定的排放标准明显宽松于火电厂,单位排放量是火电厂的四五倍。为减少减排成本,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往往紧贴控制线运行,不愿多做减排贡献,排放量大。

记者一行随后参观了安徽中粮生物化学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年销售收入超过80亿的大型企业。记者了解到,该厂的自备电厂拥有8台锅炉、6台发电机组,总装机14.2万千瓦,但并没有配备脱硫脱硝设备。面对记者为什么不上环保设施的疑问,该厂副总经理苗春雨的回答是:“我们正准备上。”

尽管品尝着中粮生产的美味饮品,但这样的回答还是让记者们一片唏嘘。

大为困惑的“幽默”收尾

阜阳是本次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活动安徽的最后一站。

按照一般的逻辑,故事的结尾往往都是美好的,但是,这一次在安徽的收尾,却让安徽省的陪同官员很是尴尬。

在匆匆结束对“千里淮河之一闸”王家坝闸的参观采访之后,5月8日下午,采访组一行赶到阜阳市颍上县,参观一位下岗职工创办的安徽最大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

汽车一下高速路,便驶入102省道。由于道路正在拓宽施工,裸露的路基和堆积的沙土在过往大小车辆穿梭形成的气流的卷动下,形成了非常严重的扬尘,漫天飞舞,绵延数十里。车窗外的天空一片浑浊,如同沙尘暴来袭。

这样的景致,给本次中华环保世纪行来了个“黑色幽默”,可能使本次采访报道先进经验的主题一下子变调了。

在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记者们的心态各异,似乎对产业园本身的兴趣不大,言语中总拿刚刚路上见到的情景调侃。这让当地主管环保工作的副县长有些束手无策,在高速路口迎接记者一行的时候,还笑态可掬,眼下却已经面露愧色,不知如何回答记者们连珠炮式的提问。很明显,这位副县长已经感觉到,记者们离开了他们精心设计好的话题,关注点背离了他们的设想。

同行的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处长王曙光现场要求负责人在采访活动结束后迅速整理相关材料,上报到上级环保部门。

“晚上把这个情况向你们县委书记和县长汇报,到底怎么回事,问题怎么解决,你们拿出方案后报到省里面。”同在现场的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城建环资委主任委员余焰炉严肃地对当地官员说。

因为这一段路的道路扬尘确实非常严重,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情况,在农业产业园出来以后,采访组又临时增加了一项采访活动——采访居住在道路两旁的居民。

在一家小卖部,老板把卷帘门只拉到一半的高度,“门不敢全部打开,尘土太多了,生意也不好做了,没啥人来。”老板对记者说,道路施工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最近又没有下雨,所以几乎天天是尘土漫天。

了解完情况之后,天色已晚,采访组开始返程。走到一半时,马路边一个院子里冒出的滚滚黑烟升到几十米的高空。同车的记者们开起了玩笑,“居然让我们穿越到了战火硝烟的叙利亚,这趟采访超值了,嘿嘿。”

记者注意到,道路两旁堆积着很多废旧轮胎,浓浓黑烟似乎是因废品回收站在焚烧不可利用的垃圾而产生的。

第二天一早,采访组赶往太和县。或许是接受了头天的教训,一进县城,记者就发现马路上刚刚洒了水。尽管路面较好,也较为宽阔,但奇怪的是,路上却很少有大型车辆穿过。这未免让记者心生困惑:不应该呀,车辆都上哪去啦?

一路上,有细心的同行发现,每次在经过十字路口的时候,只有采访组车队经过的路段才洒了水,其他路段并没有洒水的痕迹。

吃罢午饭,赶往下一站河南。这趟安徽之行,着实叫人难以心安!

谁能告诉我安徽省宿州市桃沟乡的历史?

桃沟

桃沟是墉桥区的一个镇,位于墉桥区东北,濉河南岸,东临时村镇,东南与时南相接,西依股河,南靠濉河,北连新股河。距墉桥区政府所在地27公里。

桃沟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战国时期,这里是被黄河淤积的平原,隋朝时隋炀帝杨广南巡,为了运粮方便,在这里开挖了一条大沟。数年后,沟里及两岸长满了桃树,岸边有大片桃林,每至春天,方圆几十里,桃花盛开,灿若红霞。吸引了不少移民在此居住,逐渐形成村落,久而成集。据清朝光绪年间《宿州志》载:桃沟至宿城70里,桃沟古称桃花县。民间有另一种传说称:桃沟很久以前为桃花县,后来撤县为集。原附近有大沟,沟上有桃树林,称桃花乡。

桃沟原名“逃沟”,后改为“桃沟”。相传,三国时大将关羽,本不是蒲州人,而是山东曹州人。自幼丧父,跟母亲生活,家里十分贫穷。他母亲的娘家就在徐州府,舅父是个大财主。一天,关羽的外婆去世,他跟随母亲到舅父家烧纸。丧事完毕,舅父逼迫母亲改嫁。母亲不从,舅父殴打母亲。关羽挺身而出保护母亲,同舅父动起手来。关羽天生的神力,舅父哪是他的对手,结果关羽一招打死舅父。舅父的家丁报告官府,官府派兵缉拿关羽。出于逃生的本能,关羽向南逃跑,官兵从后紧追。跑着跑着,来到了古宿州东部,今天的桃沟境界。只见一条大沟斜向东南,两边高山耸立左右。关羽不假思索,一头钻进沟里。又跑了一段路程,沟前有河档住去路。前有大河,后有追兵,左右高山,关羽真的钻进了死胡洞。关羽把眼一闭,心想:我要死了。就在这时,他发现靠沟的左山坡上,有间茅草屋,屋上冒着缕缕炊烟,他像是沙漠中行人遇到水一样,急忙奔了过去。

草房里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见了关羽,便说:

“终于来了,快躺在床上。”

关羽很听话地躺在床上。老太婆从锅里端碗高粱饭倒在关羽的脸上,用手慢慢地抹着,嘴里念悠悠的,又从抽屉里拿出预先准备好的一缕青丝贴在关羽的嘴唇、嘴巴上,用胳膊捶着关羽说:

“睡吧,睡吧,快睡吧!长吧,长吧,快点长。”

关羽直觉得浑身骨节发响,衣服撕裂。

一切准备停当,追兵已至,见屋里没有追赶的白面书生,只有一位老太太和一位红脸大汉,无法追究,只好回去交差。

那老太太便是南海观音,她化身成老太太搭救关羽,为的是汉朝还有四十年的天下。南海观音赠关羽绿色战袍一件,赤兔马一匹,青铜刀一把,因此,民间传说关羽的形象是:身高九尺,面红众枣,单凤眼,卧蚕眉,跨下赤兔马,手持青铜偃月刀,五缕胡须飘洒胸前,有万丈的杀气,百步的威风。红脸是高粱饭所至,胡须是头发所至。后来关羽到了蒲州,安家落户,等待时机。终于有一天,关羽辅佐刘备,开疆扩土,屡立战功,成为闻名天下的武圣人。人们为纪念关羽,把关羽逃难的长沟,叫做“逃沟”。天长日久,沧海桑田,这里逐渐形成村落,人们便以逃沟命之,后来为了好听,又改为“桃沟”。

此系传说,并无考稽。如今境内有放口村,古时为渡口,相传清朝前,有一姓范的村民在此摆渡,时间长了,形成村落,人称范口渡口,后人为简便,随称为防口。有北柳园,因村子位于股河北岸,岸边柳树成行,村内多菜园,故人称北柳园。有后仓庄,古时为粮仓,旧时有一地主,粮食很多,在这里盖了三座大仓,并派人看守,久而久之,形成村落。因有三个大仓,此庄在北面,人称北仓庄。另外还有中仓庄、前仓庄,都是由此而来。

桃沟南面,隔濉河相望的灰古镇境内,有柳沟,因濉河岸有柳树而得名。桃沟、柳沟解放前为土匪出没地方,因而当地老百姓说:“宁肯绕着走,不走桃沟柳。”说的就是桃沟、柳沟。

建国后,桃沟的体制经多次改革:1949年政府设桃沟乡,1958年撤乡设大队,属时村公社,1961年建桃沟公社,1969年改为大队,1980恢复桃沟公社,1984年设乡,隶属时村区,今为桃沟镇。

安徽砀山朱楼的煤矿什么时候开啊?

在县委、县政府安徽省张曙光职称的正确领导下安徽省张曙光职称,在社会各界人士的鼎立支持下,经过朱楼镇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朱楼煤矿开发已进入精查阶段且工程进展顺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安徽省张曙光职称

一、基本情况

朱楼煤矿在上世纪80年代初,由安徽省地质局325地质队和皖北第三勘探队进行勘探。1991年,县政府与徐州市煤炭工业公司签署联合开发协议书,并由325地质队进行补充勘探。勘探资料显示:该矿区位于砀城东南20公里处,煤田面积约7.5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2亿吨,其中可采约1.03亿吨,以瘦煤为主。去年,勘探权又被安徽省物资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世杰取得。但李世杰却迟迟不进行具体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找李世杰进行交涉商谈,朱楼镇主要负责人也一连多次去合肥、淮北、宿县找李世杰总经理及有关人员进行协商,督促他尽快进行朱楼煤矿的开发建设。经过不懈努力今年5月上旬,县政府与安徽省物资能源有限公司签订安徽省张曙光职称了开发建设合同书,李世杰在砀山注册成立朱楼煤田有限公司,计划投资4.5亿,设计年产量120万吨。6月上旬开始精查,目前,在县领导的协调下已有325地质队和辽宁地质队15台钻机进行精探。此次精查需钻97个井口,现在已完成12个井口,预计明年2月底3月初基本上能够完成精查工作任务。

二、具体做法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

为使朱楼煤矿开发建设项目顺利进行,县成立安徽省张曙光职称了朱楼煤矿开发指挥部,朱楼镇也相应成立了有镇党委书记张曙光任组长、镇长高燕任副组长,土管、城建、派出所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朱楼煤矿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党委书记、镇长等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奔波与合肥、淮北、宿县等地,对安徽物资能源公司加快朱楼煤矿开发进度,增强投资信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多次表扬。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

对于朱楼煤矿的开发建设,朱楼镇绝大部分党员干部和群众表现出了积极支持和拥护的态度,但也有少数干部群众思想不解放、认识不高,有的认为占用耕地,有的认为给后代造成土地流失。针对这些情况,朱楼镇委、镇政府先后召开了“两委”会、镇村干部会分析研究朱楼镇面临的发展机遇,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同时,利用会议、广播、宣传车、张贴标语、横幅、宣传牌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朱楼煤矿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使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不仅如此,各行政村党支部、村委会也多次召开干部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并利用广播、黑板报、公开栏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教育和引导广大干群提高思想认识,端正思想态度,去掉模糊认识,与镇委、镇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加快朱楼煤矿建设步伐。

(三)、净化环境,树立良好的内外部形象

朱楼煤矿不仅是我县“5533”工程的重点项目,而且也是市“6+3”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净化环境,树立良好的内外部形象非常重要。今年年初,朱楼镇从治理脏、乱、差入手,着重治理了朱楼大街的脏、乱现象,抽调专人负责街道卫生,并在大街两侧栽植了200棵垂柳,使朱楼大街达到了美化和亮化标准。在此基础上,镇委、镇政府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如何优化朱楼镇招商引资内外部环境大讨论”形成了一个“人人是朱楼形象,个个是招商环境”的大好局面,真正为朱楼煤矿的开发和我镇招商引资营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安徽物资能源公司李世杰等领导来到朱楼后对朱楼镇招商环境非常满意,决定把萧县大屯,我县程庄、朱楼和关帝庙等煤矿开发指挥部设在朱楼镇,统一指挥协调四个煤矿的开发工作。

(四)、牢固树立大公无私的思想观念,千方百计为朱楼煤矿的开发提供有利条件

朱楼煤矿精查工作开始后,朱楼镇委、镇政府号召全镇广大党干部和群众,要充分发扬“爱国家、爱集体”的光荣传统,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大局利益为重,千方百计地为精查工作提供有利条件。各行政村不仅为钻探工人提供了住房,而且及时解决了“通路、通电、通水”三通问题。镇政府还为煤矿指挥部提供了六间办公住房和生活所需场所。同时为解决好青苗补偿、建筑拆迁、土地征用等问题,镇委、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还前往涡北煤矿参观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截止目前,各钻机没有因为补偿问题发生矛盾而耽误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存在的问题

(一)、安徽物资能源公司委托的325地质队由于钻机少、技术水平低加之目前企业改制,注重经济效益忽视工程质量,东北地质局受325地质队委托到位钻机很少,目前急需同安徽物资能源公司、淮北325地质队等协商,多上钻机,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

(二)、朱楼镇由于财政紧张,在争取朱楼煤矿开发过程中多次去合肥、宿县、淮北等地,所需经费均系举债所为,目前财政拮据办公困难,急需解决资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