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是几本?
安徽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是二本专业,在安徽省内共计招生540人,文理各招生270人,文理科生均可报考,学制为4年,学费按照安徽省物价局、安徽省财政厅和安徽省教育厅核准的标准执行。各专业具体学费标准以省物价局核定为准。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安徽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现有护理学本、专科专业(方向)4个,在校本、专科生1887人,护理学院现设4室1中心,分别是基础护理教研室、人文护理教研室、临床护理教研室、中医护理教研室和护理实验(训)教学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35人,具有教授职称2人、副教授职称8人、高级实验师职称1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人;硕士生导师4人。省教坛新秀2人。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教学精英1人,教坛新秀3人。
请问大学里面的高级实验师是什么职称,和教授那些比哪个更厉害?
高级实验师是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等同副教授。比教授低一级。
高级实验师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爱岗;系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掌握本学科国内外实验技术发展趋势;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能提出有较大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的科研课题,具有担任本学科重大实验工作的能力,能解决实验工作中出现的关键技术问题。
教授的工作是在大学里针对他们所擅长的领域开课、或授与学生专业训练,如科学和文学等领域。教授也必须深耕自己专精的学科,以发表论文的方式来获得商业上的合作机会,同时训练自己的学生将来有足够的能力与他们交棒。在授课、训练、提交论文与寻求商业合作这四个方向里,要取得平衡则端看学校、地点(国家)和时间额外因素。
扩展资料:
高级实验师学历(学位)、资历,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得博士学位,在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岗位工作,经考核符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可直接申报高级实验师专业技术资格。
二、获得硕士学位,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4年以上。
三、获双学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大学本科毕业或大学普通班毕业,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5年以上。
四、大学专科毕业,参加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或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进修,取得4门以上课程考试合格成绩,并获得结业证书,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7年以上。
五、国家机关分流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尚无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按以下学历、资历要求申报:
获得博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获得硕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8年以上;获得研究生班毕业或双学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9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1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级实验师
实验师是什么职称
中级实验技术职务。
实验师 是指中国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等单位中的中级实验技术职务。任职条件: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任助理实验师 4 年以上安徽是否有高级实验师职称,或中专(高中)毕业任助理实验师 5 年以上(工作成绩显著、贡献突出者可不受此限)安徽是否有高级实验师职称,并掌握与本门业务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安徽是否有高级实验师职称,具有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创造实验条件的能力,有娴熟的实验技能、技巧。
能对有关的仪器设备进行维护检修和排除故障;曾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较复杂的实验任务并写出较高水平的实验报告;能阅读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外文(一种)资料。
职业等级:
1、助理实验师。
2、实验师 (相当于讲师)。
3、高级实验师 (相当于副教授)。
4、教授级‘研究员级高级实验师(某些学校破格设立,正高)。
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四级、三级(物理、电子类)、三级(化学、生物类)二级(物理、电子类)、二级(化学、生物类)。
职业简介:
实验师,职业定义:从事实验室建设、管理及辅助实验的工程技术人员。 主要工作内容: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
(1)实验室基本管理。
(2)危险药品及材料的保管和使用。
(3)常规仪器的维护和常规仪器设备的操作。
(4)机械元件的设计加工及线路设计制作。
(5)综合实验室的设计和规划。
安徽中医药大学的2019级护理学在哪个校区
少荃湖校区,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前江路1号
扩展资料:
安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简介
1、历史沿革:创办于1990年,初为高护(大专)班,2000年始招护理学(本科)专业,2001年独立为护理学系,2004年更名为护理学院。
2、办学层次:学院现有护理学本、专科专业(方向)4个,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点和中医护理学二级学科硕士点。目前,在校本、专科生1887人,硕士生10人。
3、机构设置:学院现设4室1中心,分别是基础护理教研室、人文护理教研室、临床护理教研室、中医护理教研室和护理实验(训)教学中心。
4、人才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35人,具有教授职称2人、副教授职称8人、高级实验师职称1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人;硕士生导师4人。省教坛新秀2人。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教学精英1人,教坛新秀3人。
5、科研教研:学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安徽省、省教育厅及学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人文课题30余项,省、校级教学研究课题20余项。主编、副主编或参编全国高等院校(含中医药)统编、协编教材100余部,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320余篇。
6、学科平台:学院拥有校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个;省级实验(训)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基地4个;省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
7、对外交流:学院选派教师多人次赴日本、菲律宾等国进行学习交流;选派多批次本科生赴瑞典等国及台湾地区交流学习,培养的毕业生多批次赴日本就业,赴菲律宾留学。吸纳国外留学生来学院攻读学士学位。
8、特色优势:学院秉承“中西是新、融汇人文、注重整体”的理念,在学校护理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对外交流、文化传承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对学校的办学特色形成了重要支撑。
安徽省高级实验师相当于什么职称
大学的高级实验师相当于副教授职称,是属于副高或不分正副高职称级别。不过既然有个教授级的正高职称在你那个系统,应该还是属于副高多点。
2009年安徽省人事厅高级职称公没公示?
各单位: 接教育厅通知,2009年教师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已启动,现将《关于认真做好2009年度高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通知》及《安徽省高职高专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草案)》(教人2009[2]号)共两份文件转发给你们,请组织今年拟申报教授、副教授、讲师的人员认真学习文件,做好申报工作。 一、注意事项: 1、今年为执行新政策之一年,即申报人员必须按照《安徽省高职高专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在人事处网站下载)进行申报,拟申报人员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2、此次高级职称申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请各单位务必抓紧时间通知到所有申报人员,以便其及时准备申报材料。讲师申报时间截止到9月底。 3、教授、副教授申报具体时间安排详见下表: 时间 工作内容 部门及负责人 7月21日 上午9:30 召开系部负责人会议,布置讲师、副教授、教授申报、评聘工作。 人事处 7月31日—8月6日 申报人整理职评材料,将所有继续教育证书报送到人事处师资职称科 人事处审核申报人继续教育情况 8月10日—12日 系部公示申报人的申报材料并报送申报人员名单到人事处 七系二部 8月13日—21日 教务处审核教学、科研情况及成果;组织申报人上公开课,写出综述报告、述职报告及教案的评议意见。人事处审核学历、资历、年度考核、外语、计算机、继续教育等基本素要求 教务处 人事处 8月22日 学院专家委员会评审推荐是否参评 院学术委员会 8月24---28日 在全院公示 人事处 8月29日—9月5日 按省厅要求整理、审核、汇总所有申报材料 人事处 9月7---11日 请人事局复审申报材料,开具委托函 人事处 9月11日 整理、盖章、上报 人事处 2009-7-21 附:1、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2009年度高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通知 附2、所有申报表格下载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2009年度高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通知 教秘人〔2009〕66号 省直有关厅局,各市教育局、人事局,各高等学校: 2009年是试行高校新的教师职称评审资格条件的之一年。为做好今年高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关于评审条件 为适应高校发展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深化高校职称改革,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更好发挥职称评审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导向作用,促进我省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省教育厅、省人事厅制定印发了《安徽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教人〔2009〕1号)和《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教人〔2009〕2号)。2009年,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推荐和评审工作,按照上述文件开展。 原《安徽省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教人〔2005〕3号)和《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条件》(教人〔2005〕4号)同时废止。 申报高级实验师任职资格原则执行《安徽省高等学校高级实验师任职资格考评标准》(教人〔1998〕53号),其中,大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0年者,允许正常申报高级实验师。 二、关于评审指标限额 指标限额是各校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依据。各高校必须在核准的限额内开展评聘工作,严禁超职数推荐、评审和聘任专业技术资格。 各高校对教师职称限额,要统筹安排,分年度合理使用,留有发展余地,便于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关于几个具体问题的规定 (一)关于论文过渡问题 申报人员任现职以来,在教人〔2009〕1号和2号文印发之日(2009年3月18日)前已经发表的论文,其期刊系省教育厅《期刊目录》列出的国家级重点和国家级刊物的,可以分别视同新资格条件要求的一类和二类论文。 (二)关于SCI、EI收录问题 SCI、EI论文收录,是指发表的论文被收录到SCI(SCI-E)和EI中,以检索证明为准。其中,在2009年之前被EI收录的,仅认可有分类码和主题词的收录版。 (三)关于论文鉴定问题 2009年,申报高级职称的代表性作品,本科高校仍由学校送审,其中,重点本科高校需送省外同层次高校鉴定,一般本科高校送省内外同层次高校鉴定。高职高专院校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鉴定,实行学科组评审和专家鉴定合一。 论文鉴定每年只许送审一次,不得重复送审。鉴定结果作为评审的重要参考。 论文鉴定一律使用新鉴定表(附件1)。 (四)关于论文检索数据库问题 论文检索数据库,不指定版本。只需论文被发表当年及以后规定的数据库收录即可。 (五)关于各类获奖的时限问题 申报人获得各种奖励的截止时间为学校推荐之日,即学校推荐时,申报人必须提交正式授奖文件或获奖证书。 四、关于继续深化职称改革 (一)关于以聘代评和自主评审 经批准试行“以聘代评”的高校,要根据省教育厅、人事厅制定印发的新资格条件,结合本校实际,修订完善学校聘任条件。同时,要认真总结经验,着力解决教师职务的续聘问题,促进“以聘代评”试点向教师职务聘任制的真正转变。 已获得评审权的高校,要严格按照标准条件并在授权的学科范围内开展评审工作,评审结果报省教育厅备案。对不按照标准条件或突破评审范围越权评审的学校,评审无效,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积极引导教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各高校要利用职称杠杆,引导教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特别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积极转化科技成果。对作出突出成绩的,要优先予以推荐申报。 (三)为引进人才创造职评良机 各高校要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在职称评审时,优先推荐留学归国的高层次人才和出站博士后人员。 为鼓励支持高校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柔性引进和盘活社会优质人才资源,各高校可以推荐本校从科研院所、企业和行业等外系统正式聘请的、任教两年及以上的兼职教师参评教师系列职称。 兼职教师根据本人的学历、资历条件和工作业绩,直接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由学校根据教学科研工作需要自行聘任相应职务,不占学校指标限额。 五、关于破格答辩 通过破格和专题报告申报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一律到省高评会参加现场水平答辩。 答辩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按学科分组进行。答辩者通过PPT重点阐述本人的教学业绩、学术水平和实际贡献。时间不超过15分钟。 答辩是评审的必须环节。未按规定参加答辩者,视为放弃申报评审。 六、关于教学工作量审定 各高校要高度重视教学工作量的审定工作,要客观真实地测算和认定申报人任期内的教学工作量,做到学校统一标准、统一审核和统一公示。 七、关于学校推荐工作的要求 (一)坚持标准、程序 各高校在教学考核、学术评价等方面,要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确保条件面前人人平等。 各高校要按规定程序开展推荐评议,严格公示制度。对公示有异议的,应及时认真调查核实,确保上报教育厅的材料不存在争议。同时,对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者,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并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二)确保材料真实 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并广泛宣传高教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严肃性,要求申报教师签订诚信承诺书。 各高校要严格审核、验证申报者提交的有关材料,负责保证材料的真实可靠。 八、关于材料报送要求 (一)继续简化评审材料 除《申报表》(附件2)外,其他所有申报材料,只收取复印件,不再接收原件。复印材料需由审核人签名并加盖审核单位印章。评审结束后不再退还。 有关原始材料存放学校职改部门,统一保管。评审过程中,若有必要,省教育厅将随时调阅。 (二)规范申报材料 各高校要按照统一要求的顺序(附件3),将所有申报材料的复印件装订成册,将审核意见逐条填入《高教系列任职资格评审简明情况表》(附件4),并加盖印章。 各高校需提交《2009年高教系列任职资格申报人员情况一览表》(附件5)及软盘各一份。学科及学科代码按照《高教系列任职资格申报学科及代码》(附件6)填写。 九、关于时间安排 (一)7月10日前,进行工作部署并开展职评工作人员业务培训。 (二)9月10日前,各高校完成考核、评议、推荐工作。 (三)9月14日—18日,各高校报送评审材料(具体日程安排见附件7),具备副教授评审权的高校上报评审结果及有关材料。 报送材料地点:省教育厅办公大楼。 其余未尽事宜,按我厅《关于认真做好2008年度高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通知》(教秘人〔2008〕111号)执行。 附件: 1.论文鉴定表 2.申报表 3.高教系列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统一装订顺序 4.高教系列任职资格评审简明情况表 5.2009年高教系列任职资格申报人员情况一览表 6.高教系列任职资格申报学科及代码 7.2009年高校报送评审材料日程安排表请点击图标下载浏览:
评论已关闭!